As artists, we comment
于霏霏

2017. 手绘、丝网印刷、数码喷绘、拼贴于 Somerset 新闻纸色手工纸、日本纸及收藏级喷绘纸. 50×50cm×5.

关于“凝视”的研究之一
于霏霏

2017. 摄影,收藏级打印于哈内姆勒纸. 60×100cm×2.

关于“凝视”的研究之二
于霏霏

2017. 摄影,收藏级打印于哈内姆勒纸, LED 灯光装置. 68×100cm×5.

情人的眼
于霏霏

2016. 手工平版印刷于进口手工纸 , 艺术家手工折页装帧于伦敦 Book Art. 23×23cm.

一双 No.1
于霏霏

2016. 手工独幅丝网印刷,综合材料拼贴于 Somerset 新闻纸色及奶油色手工纸上. 72×56cm×2.

一双 No.2
于霏霏

2016. 手工独幅丝网印刷,综合材料拼贴于 Somerset 新闻纸色及奶油色手工纸上. 72×56cm×2.

一双 No.3
于霏霏

2016. 手工独幅丝网印刷,综合材料拼贴于 Somerset 新闻纸色及奶油色手工纸上. 72×56cm×2.

一双 No.4
于霏霏

2016. 手工独幅丝网印刷,综合材料拼贴于 Somerset 新闻纸色及奶油色手工纸上. 72×56cm×2.

一双 No.5
于霏霏

2016. 手工独幅丝网印刷,综合材料拼贴于 Somerset 新闻纸色及奶油色手工纸上. 72×56cm×2.

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将在2018北京画廊周期间,于C、D、E展厅荣幸呈现“蜂巢•生成 第二十九回 于霏霏:色目”。于霏霏的艺术实践根植于社会学和人类学,试图对个人的文化身份进行探索,分析其形成及其演化。她工作的主要内容围绕着以生成视觉语言为结果的自我追问及对世俗庸常场景的重新发现展开,从欲望及权力的对照及制衡关系的角度提出一些新的视觉可能性。

于霏霏1988年出生于广州,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2016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其间访学于英国牛津大学拉斯金美术学院。

在长期的工作中,于霏霏持续对凝视(Gaze)进行了大量的视觉及理论梳理和研究。她起初的创作只是对男性的凝视解读的一个泄洪口,但纵观其系统性的创作,随着之后实践中使用的人工制品逐渐增多,带有历史指向的图像亦越来越多,关于历史及当下的对照及追问便随之变得迫切。在此,“凝视”既是一种描述也夹带了一种暗示,同时它还不可避免的包含了一种多意性的悬置状态。它可以是一种观看的全神贯注的状态,以至于豁免了一种日常的状态,随之变成一种悬置的实践,一种出离的状态;它还可能是一种带有惊奇的静观其变,以此试图去固定或者抓着某物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中的主体既无法动弹,也像没有着落,一种无法扎根的瞬间性。更多被达成共识的是“凝视”为一种带有阶级性的审判态度,一种打扰与否定。凝视所具有的这些不确定性与多意性,是于霏霏试图在作品中讨论的,她通过探究“凝视”所存在的历史性和时间性去探究其出现的可能性。

于霏霏的作品给人最为显著的视觉印象是大量使用古典雕塑作为其创作的素材,究其原因,或因古典雕塑为最精致的例子,它们是一个民族和一个文化的切实可触的标志,是民族和文化能够从严酷无形的材料中提取一个最终可为感官所通达的人的抽象理想。而古典雕塑中的赤裸身体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被古希腊人证明为一种艺术形式——“裸像”,也使得“裸像”变为一个在艺术创作中可被严肃使用,被知识化的形式。于霏霏的艺术实践通过多种表现手段将不同时代的雕塑进行视觉上的打断、措置、并列、节选,让观看者自动将其视为人类遗产,而不再纠结其出处,使之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与宽广的指向性,这些被图像化的石质雕塑与其裸露的姿势便丧失了一切原有创作者所赋予或叙述的、解剖的、分类的、语义的、象征的或圣化的意图。更像是一个真实的纯粹之物出现,是其最为具象的一面:一个赤裸的身体。在此基础上生成了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可乘之机,艺术家结合对于文化历史和正典的构建机制进行研究学习,并对自身进行内观与洞察之后,逐步清楚了自己该如何下手对这些视觉素材进行干预。

公众号名称:HIVEART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