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右手拿著的權杖
李繼忠

2020. 收藏級數碼打印. 120×84cm. 版数: 1/3+1AP.

女皇头上的皇冠
李繼忠

2020. 收藏级数码打印. 37.5×50cm. 版数: 1/3+1AP.

寶球
李繼忠

2020. 收藏級數碼打印. 42×53cm. 版数: 1/3+1AP.

皇座椅背上的帝国皇冠
李繼忠

2020. 收藏级数码打印. 83×80cm. 版数: 1/3+1AP.

皇座左邊的徽章
李繼忠

2020. 收藏級數碼打印. 45×60cm. 版数: 1/3+1AP.

皇座椅背上的獨角馬
李繼忠

2020. 收藏級數碼打印. 69.4×57.3cm. 版数: 1/3+1AP.

皇座椅背上的獅子
李繼忠

2020. 收藏級數碼打印. 69×55cm. 版数: 1/3+1AP.

皇座椅背後的雕花鑲板
李繼忠

2020. 收藏級數碼打印. 54.7×80cm. 版数: 1/3+1AP.

鼻子
李繼忠

2020. 收藏級數碼打印. 30×22.5cm. 版数: 1/3+1AP.

華蓋
李繼忠

2020. 鉛筆水彩、數碼無酸藝術紙本打印. 33×33cm. 版数: 1/3+1AP.

第五部:長夜將盡
李繼忠

2020. 雙頻錄像 | 21’35” | 彩色 | 16:9 | 雙聲道 | 廣東話 | 中英字幕.

征塵 No.1
李繼忠

2020. 鉛筆水彩、數碼無酸藝術紙本打印. 25.5×27.7 cm.

征塵 No.3
李繼忠

2020. 鉛筆水彩、數碼無酸藝術紙本打印. 25.5×27.7 cm.

征塵 No. 2
李繼忠

2020. 鉛筆水彩、數碼無酸藝術紙本打印. 25.5×27.7 cm.

征塵 No.5
李繼忠

2020. 鉛筆水彩、數碼無酸藝術紙本打印. 25.5×27.7 cm.

征塵 No.4
李繼忠

2020. 鉛筆水彩、數碼無酸藝術紙本打印. 25.5×27.7 cm.

第六部:容器 No. 2
李繼忠

2020. 陶瓷雕塑. 30×30×34cm.

第六部:容器 No.3
李繼忠

2020. 陶瓷雕塑. 30×30×24cm.

第六部:容器 No.5
李繼忠

2020. 陶瓷雕塑. 25×25×32cm.

第六部:容器 No.6
李繼忠

2020. 陶瓷雕塑. 18×18×40cm.

第六部:容器 No.7
李繼忠

2020. 陶瓷雕塑. 12×12×14cm.

第六部:容器 No.12
李繼忠

2020. 陶瓷雕塑. 8×8×10cm.

第六部:容器 No.13
李繼忠

2020. 陶瓷雕塑. 5×5×12cm.

復還、繕修與進退維谷 (無法憶起 我怎樣到達這裡)
李繼忠

2019. 三頻錄像 | 21’46” | 彩色 | 16:9 | 雙聲道 | 廣東話、日語及英語 | 中英字幕.

誤差No.1
李繼忠

2019. 銅像 (裝置). 110×58×20cm. 版数: 1/3+1AP

誤差No.2
李繼忠

2020. 銅像 (裝置). 90×45×15cm. 版数: 1/3+1AP.

引揚者們
李繼忠

2019. 鉛筆水彩、數碼無酸藝術紙本打印. 29.5×32.7cm. 版数: 1/3+1AP.

残剩
李繼忠

2019. 数码无酸纸打印. 49.5×70 cm. 版数: 1/3+1AP.

清洗
李繼忠

2019. 收藏級數碼打印, 二戰時名信片拼貼. 31.5 x 21cm×2

第一部:佐治與游泳池
LEE Kai Chung

2019. 單頻錄像 | 10’26” | 彩色 | 16:9 | 雙聲道 | 廣東話、日語及英語 | 中英字幕.

第二部:吸煙的女人
李繼忠

2019. 單頻錄像 | 9’43” | 彩色 | 16:9 | 雙聲道.

第三部:演歌歌者
李繼忠

2019. 單頻錄像 | 1’45” | 彩色 | 16:9 | 雙聲道 | 日語 | 日英字幕.

第四部:挖掘工
李繼忠

2019. 單頻錄像|10’30″|黑白|4:3|雙聲道|透明膠片與燈箱、金屬架、玻璃、CRT電視.

復還、繕修與進退維谷
李繼忠

2018. 單頻錄像 | 31’28” | 彩色 | 16:9 | 雙聲道 | 中英日語 | 中英字幕.

被佔領的日本製造
李繼忠

2018. 相機鏡頭、收藏級數碼打印. 5.5 (直徑)×3.4cm, 20×20 cm.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榮幸宣布,將在蜂巢北京空間B.C兩個共計逾500平米的展廳呈現中國香港青年藝術家李繼忠的第一次內地個展,也是藝術家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一次個展。展覽將主要展出藝術家自2018年開始準備並推進的項目《復還、修繕與進退維谷》,與由該項目衍生並於2019年至今開始的密集創作,並計劃於2021年最終完結的項目《通向深海的狹道》。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展出的兩個章節的作品都從屬於藝術家計劃於2030年完成的《遷移》五部曲之中的前兩部。這系列研究式創作項目以戰爭歷史作為起始點,李繼忠通過研究“遷移“過程中的人口流動、物質轉換和意識形態的傳播等議題,探索當中潛藏的大亞洲脈絡下的權力關係,並如何延留至現代社會中。

作為一個將文獻考據作為重要工作方法的藝術家,李繼忠盡可能的在考究過程中仔細拆解檔案與素材中的多重歷史主體性和政治涵意,比較眾聲喧嘩中因身份差別而引致的不同立場。具有話語權的論述者都渴望通過意識形態說服民眾接受單一和線性的歷史觀,並勾畫符合自身利益的歷史長河;藝術家相信歷史無時無刻跟當下現實激盪,而以上提及到的論述與意識形態上的呈現可以超越時空限制。李繼忠想要做的是在嚴格的考據與調查之後,經由他極富個人性的視覺語言轉化,去除說教式的言說,讓人們看到歷史之繁雜多樣與潛藏的可塑性,並引發多重線索——憑着判斷與經驗,串連藝術家與檔案中的眾多主體才是解扣歷史的真實密碼。因此真正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的,是李繼忠所搭建的飽含浪漫主義和傳奇色彩的半虛構劇情創作,與充滿主觀意志的展場結構,超越考據與素材本身的同時和嚴苛的工作方法形成一種激烈的對比和張力關係,共構了本次展覽中呈現的兩章勾連卻又有所對峙的戰爭史詩。

第一章節《復還、繕修與進退維谷》為一項創作及研究項目,透過文獻與物件,追溯香港二戰後期的歷史,探討時間過渡對「紀念銅像」意涵上的改變。作品由錄像、雕塑、攝影與裝置組成。「紀念銅像」本身具精神性與符號性的象徵意義,然而,它的本質也可隨時間的進程產生轉變。二十世紀初,英國治港,銅像的誕生彰顯了殖民主義,經歷過二戰、五十至八十年代的社會運動,到了回歸後,銅像漸漸成為了普羅大眾對於殖民時代的懷緬對象。而在過程中,為達宣揚某種意識形態的效果,「紀念銅像」被放置在公共空間內,當中「物」與「人」的交織,又如何發展出一個社會性的論述?再者,銅像有其「紀念性」(Monumentality) 意義,因此選材必用上持久的物料,但由於戰爭,銅像開展了一系列物理和時空的轉移,這正正回應了它作為一個符號在二戰、戰後與後殖民時代的變遷。

第二章節《通向深海的狹道》的研究方法與第一章節有所不同,藝術家主要是透過參與藝術家駐留計劃、檔案研究、訪談、實地考察以及參閱既有的研究為主,繼而以藝術作品的方法呈現。在一段關於日軍在二戰期間於香港建立“細菌研究所“與戰爭難民的歷史的基礎上,藝術家滲合個人歴史、對於事件的主觀看法、個人情感、虛構與想像,交織出來的論述,李繼忠除了希望能補足因各種檔案與政治體制的局限而引致史料不盡完整外(永遠不會有完整的檔案),項目的重心是發掘人性、歷史主觀感性與事者的心理狀況。「主觀性」常被排除於主流歷史觀,但李繼忠一向認為細節與其推論有助塑造更立體的歴史脈絡,跟當下相似但不盡相同的社會狀況並置。

有趣的是,第二章節作品在研究與創作之中對於藝術家本人的觸動也在不斷反哺藝術家去修改與推進《復還、繕修與進退維谷》的創作。藝術家在兩個章節內容的文獻考據過程中面對了截然不同的檔案系統與體制,面對的阻力與涉身體驗也大相徑庭,這種交錯生長既可以看做是對此前視角與系統的矯正也可以視作一種更為深層次的認知。

 

關於藝術家

李繼忠的創作主要關注歷史事件、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李氏關注香港政府管理歷史檔案上乏善足陳情況,以及其拒絕成立〈檔案法〉;因此,李氏透過一系列行動、研究、影像和裝置來回應固有的歷史陳述和編纂方式。

李氏於2017年開展了五個以“遷移與流徙”作命題的相連項目系列——在泛亞洲脈絡中的歷史與社會意涵為基礎,探索人口與物質流轉,以至地缘政治論述。該系列的第一部分《復還、繕修和進退維谷》(2017-19)審視香港公共雕像的物質和意識形態轉變;第二部《通往深海的狹道》(2019-20),是關於在香港日據時期,香港和廣東省的居民流離失所,其後發生了臭名昭著的南石頭事件。其後的項目分別是:第三部:《相思公園》(2020-22);第四部:《無限列車》 (2020-23);第五部:《流放地》 (2020-30)。

在李氏的長期研究項目 “人人檔案”,他跟不同的政府機構展開對話與協商,以探討歷史檔案在社會政治架構上的狀況;他於2016年正式成立獨立團體「人人檔案」(Archive of the People),把歷史和檔案議題的創作延伸到合作企劃、教育與出版。

李氏在2014年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完成碩士學位。李繼忠於2018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17藝術新秀獎(視覺藝術)」。近年展覽包括: 「進退維谷」(2020)(北京,中國)、「Landskrona Foto」 (2020) (蘭斯克魯納, 瑞典)、「赤字團」(2019)(北京,中國)、「Seoul Mediacity Biennale 2018」(2018)(首爾,韓國)、「上海雙年展2018:禹步—面向歷史矛盾性的藝術」(上海,中國)(2018)、「造動: 2015 亞洲藝術雙年展」(2015)(臺中)。

作品獲M+與WYNG Foundation等公共機構收藏。

公众号名称:HIVEART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