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阻碍 4
于林汉

2016. 布面丙烯综合技法. 180×140cm.

夜幕来临4
于林汉

2015. 布面丙烯综合技法. 150×130cm.

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即将于2017年4月16日至5月19日以C、D、E三个厅呈现年轻艺术家于林汉的个展:“蜂巢·生成 第二十五回:轻杂音”。

1990年出生于北京的于林汉,2009年与2013年分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2014年远赴德国进入德国不莱梅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并于2016年获得硕士学位,2017年开始于不莱梅艺术学院跟随导师斯蒂芬·葆姆科特(Stephan Baumkötter)进行大师生学位的学习。于林汉自2013年起多次在中国、德国、奥地利参加群展,曾获奥特斯伯格艺术奖、Werner Kühl艺术奖、第40届不莱梅艺术奖等多个奖项提名。本次展览由青年策展人杨鉴策划,将呈现艺术家充满个人性和实验意义的近年创作。

于林汉的创作顺延自己的肉身经验与行事逻辑,从中倒模个人化的工作模式,这种个人化的方式输出的不仅仅是绘画和图像制造,也是在创造一套个体经验基础上的绘画方法与机制,建立能够填补自身情感间隙却又能保持稳定推进的绘画程序,让作品在看似稳定与理性的状态之中透露出不安的情绪与迷人的破绽。

链接于林汉绘画程序步骤之间的逻辑是后者对前者的描摹,然而并不等同于复制,而是再次生产了形式,对于艺术而言形式又是重要的内在价值,再次的形式生产又像是再次生产了与描绘对象有关的理念,同时也标记、印刻和实现艺术家自身的某种情绪。这种描摹程序不满足于对上一阶段进行一种技术语言的转译式的记录,更像是对之前进行标注,以此已知的、安置好的对象的观念作为固定的、可以确认的信息,去实现一种开敞,它所趋向的是一个意义额外的意义,像是进一步发明自身、发现自身、唤醒自身。这种程序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形式生产的事件,使形式被生产,艺术家的感受能力被记录。

将自身打断,再出发,在不断的反抗与消解当中再生产形式,构建自己对于绘画的言说方式。于林汉绘画实践中的程序感与逻辑性在当代的绘画试验中显得充满了个人性和实验意义。禁欲系的节制表达,安静冷峻的视觉成功也透露着极富魅力的“破绽”。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比作“咳嗽之后的短暂体会”,像是一种病痛中的短暂舒缓和触发精神性的缓释。

公众号名称:HIVEART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