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蜂巢·生成”项目第十二回展,青年艺术家彭涛个展“看不见的城市”将于2015年8月1日在C\D\E厅推出。此次展览将呈现彭涛近期创作的布面、纸本绘画与纸本拼贴等作品,这些作品或以“遮蔽”的方式再现城市的景观,或戏仿城市的“拟象”,从而指涉人在城市化与现代技术视域之下的存在境遇。
彭涛1980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专攻壁画专业;后赴法国波尔多高等美术学院学习,分别获造型艺术学士学位、艺术与多媒体硕士学位,曾在中国、法国举办过个展,多次在中国和欧洲参加群展。
彭涛成长于“废都”南京,他的作品或许因而具有强烈的废墟气质。画面中,材料层层叠加、相互作用、凹凸不平,制造出某种壁画的质感,仿佛岁月中不断剥落、风干的墙体,而其描绘的城市景观似乎永远处于即将“崩塌”的状态。他赋予二维的绘画平面以三维空间的立体感,展现着现实世界动荡不安的状态,捕捉到瞬时影像的“加速度”,在影像显现与消逝的交界处截取了城市的断面。他通过“屏蔽”人们习以为常的影像,探索着城市景观的深层结构。城市时而如支离破碎的航拍照片,仿佛计算机系统生成的虚拟实景;时而如凝滞的“剪辑”片段,渲染着稍纵即逝的紧张感,仿佛“一切稳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
彭涛在法国波尔多创作、生活了五年的时间。对于他,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既触手可及而又难以捉摸。于是,彭涛选择以“考古学家的眼光”探索城市的历史“痕迹”,并在“痕迹”上进行再创作。他搜集了十余张作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波尔多地图与相关表格,并以貌似随意的笔触在这些“原始素材”上涂鸦、篡改,使信息的所指变得游移不定。在此,彭涛不仅挑战了历史的影像,亦对当代景观之政治建构维度进行反思:当城市景观与信息传输形成共谋关系,影像便无可避免地控制着人对世界的体认方式。
在同名小说《看不见的城市》中,卡尔维诺写道:“世界被唯一的一个特鲁德覆盖着,它无始无终,只是飞机场的名字在更换而已。”特鲁德是一个虚拟的城市,恰如现代世界中任何一座城市的影像“幽灵”:它无处不在,却空洞无物;它无法代替城市的实体,却彻底消弭了“真实”的意义。作为艺术家的彭涛便如一位“不合时宜”的“闲逛者”——不再是波德莱尔式的抒情诗人,而是拾荒者,搜集着虚拟城市的面孔碎片。
HBP XII 彭涛:看不见的城市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