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之手
李维伊

2019. 收藏级数码打印. 23×32cm×4, 23×52cm×1.

窗外是弗洛伦萨,桌上是死——众生
李维伊

2019. 收藏级数码打印. 200×550cm.

年底
李维伊

2019. 收藏级数码打印. 21.5×32.5cm×37.

触地印
李维伊

2018. 单屏循环录像, 16:9. 7’24”.

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将于2019年12月14日推出艺术家李维伊“年底”个展,这是艺术家继“个人陈述”展(2017)之后在蜂巢呈现的第二次个人项目,将呈现艺术家2017年至今的全新作品。此番展览延续了李维伊一直以来关于“表皮”和以“表皮”贴图延伸出来的一系列有关空间观探讨的作品,李维伊也将在这次展览当中以全新的角度介入对架上绘画和声音空间装置作品的创作。李维伊出生于1987年,200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耶鲁大学平面设计专业,2016年至今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攻读设计工程学博士学位。展览由杨鉴策划,将跨年展出至2020年2月21日。

作为“年底”个展将呈现的观念作品之一,李维伊将在展厅数十倍地放大她儿时的绘画作品,这一行为并非鼓吹童真,而是让这些儿时深思熟虑后的画作获得一个在成年人之间不加年龄矮化被观看的权利,不仅得到被置于艺术展览的观看语境,并且也是能够不被指责和任何艺术家作品相似的一个方式,就此也略带调侃的轻巧回应了美术史上无休止被讨论的谁和谁作品相似的传统议题。而在另一个纬度上,也是以上提及观念的延伸,李维伊将古代简牍封缄的形制应用到展厅当中,将“临摹自己的绘画”制作成“绘画物”,继而制造了对于绘画“载体”的讨论。事实上,按艺术家所说,在造物史研究者的眼中,绘画是一个纯粹的关于“附着关系”的问题,而艺术家选择“承认”、“ 彰显”还是“掩盖”、“抵赖”这种“附着关系”,决定了他在绘画的历史中的位置。

接续这种对“附着关系”的探讨,李维伊将简牍的封缄看作美丽的文字“附着物”,在成为其作品单体之外,也恰好与展厅发生了相互挟持共谋的空间关系,将空间变成一个巨大的、为艺术家明确使用的物件。附着在艺术家“绘画物”上面的绘画书写也脱离了传统物理的边框,和整个展厅以及墙上被精美装裱的绘画产生了有趣的对照关系。李维伊对于“表皮”和空间关系的多重探讨在本次展览中也是层层递进、嵌套式的呈现的。这些受到封缄启发的空间装置,在和空间发亲密关系的同时又被赋予了功能性,“八音盒”的作品和与观众“互动”的功能被搁置在这些装置之上,而之一声音设置又将李维伊对于“旋转”、声音和空间概念的作品串联了起来。由此我们也能发现,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其实就是李维伊个人的研究和工作方法,通过递进式的论述灵活的链接不同层面和领域的知识,非常个人化的并且极其生动。

很多艺术家以加密式的方式进行表达,将他们捕捉到的现象或思考视觉化地包裹在层层语法和艺术语言当中,而李维伊通常采用解密式的祛魅的方式,她更倾向于一站式的明确表达,但是仔细观察她的思维路径时不难发现,李维伊的表达当中其实经常将各个文化领域平行,充分平衡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艺术史从来没有被独立的看待,因此她的作品虽然看似直接了当,但是却能挑起认知和审美之间的感性冲突,责疑和重建已有的感性联系,激发出一种不常见的审美观看体验。

公众号名称:HIVEART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