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卫军
朱小禾

2025
Acrylic on canvas
50×40cm

黑梅
朱小禾

2024
布面丙烯
60×80cm

两个人
朱小禾

2024
布面丙烯
80×60cm

码头
朱小禾

2024
布面丙烯
60×80cm

西厢记三
朱小禾

2024
布面丙烯
60×50cm

西厢记一
朱小禾

2024
布面丙烯
80×60cm

国王和王后
朱小禾

2024
布面丙烯
120×150cm

人与鱼
朱小禾

2024
布面丙烯
50×50cm

西厢记二
朱小禾

2024
布面丙烯
50×60cm

西厢记走廊
朱小禾

2024
布面丙烯
40×50cm

新人类
朱小禾

2024
布面丙烯
50×50cm

4个老K
朱小禾

2023
布面丙烯
50×70cm

戴草帽的人
朱小禾

2023
布面丙烯
120×150cm

玩扇的古代人
朱小禾

2023
布面丙烯
120×150cm

星际人世乐队指挥
朱小禾

2023
布面丙烯
120×150cm

星际西厢记-客人
朱小禾

2023
布面丙烯
120×150cm

风筝
朱小禾

2018-2024
布面丙烯
60×80cm

书写的城市
朱小禾

2014
布面丙烯、水墨
122×155cm

不是马帮田野
朱小禾

2012-2023
布面丙烯
130×170cm

书写古城遗迹
朱小禾

2012-2022
布面丙烯
150×120cm

幽灵营地
朱小禾

2008
布面丙烯
90×115cm

相见
朱小禾

2004
布面油彩
73×59cm

公园里的人
朱小禾

2003
布面油彩
66×50cm

情侣
朱小禾

2003
布面油彩
150×110cm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荣幸宣布,将于2025年3月14日在蜂巢上海推出艺术家朱小禾的最新个展“造微”。继2024年蜂巢北京的个展“针芒”之后,此番新展将汇集朱小禾近年来的精选绘画,在古代漆器的对照关系中,提炼与呈现他独树一帜的创作方法论。本次展览由于非策划,将持续至2025年4月15日。

 

 

 

两点成一线。

 

如果说工作室与学校构成了朱小禾极简生活的两端,艺术与哲学则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支点。朱小禾将艺术与哲学视作一个交互的系统,正如在他数十年来未曾中断的绘画创作间隙,连绵不绝的哲思絮语始终如影随形。朱小禾坚信艺术拥有现实生活与历史知识之外的独立话语,在2014出版的专著《嘈杂的一》中,他首次巨细靡遗地铺陈了与艺术有关的一切信条,并如日记般在往后的时间里不断增订。为了精确表述创作理念,朱小禾发掘并调动了一系列特殊的语汇,而它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提及与验证中,成为了无法轻易绕开的关键词,化作解读他那与线息息相关的创作本体的关键密钥。

 

细枝末节

 

朱小禾每日的作息精确且恒定。他比一般的都市人或艺术家起得更早,在饱满、安静的清晨投身工作室中那个被作为自留地的不大的房间,在画布前一笔接着一笔,进行着线条世界看似漫无目的构建。这一专注的、不间断的书写持续至中午时分方才告一段落,在这之后,朱小禾便不再绘画,但他却从未让自己真正脱出创作的语境。午后是朱小禾雷打不动的散步时间,在脚步交替着行走的寻常过程里,意识时常在不知不觉间与早先落笔的线条纠缠,预想着后续演化的千般种可能。这份飘渺的、萦绕不绝的思绪一路伴随他度过傍晚之后的阅读、消遣与睡眠,直至进入新的一天的时间轮回。其实,散步与创作之于朱小禾何尝不是一种互文?在彼此的时空中,线条与脚步在平行循环的律动里确立了各自的存在,它们携带着方向移动,却从不预设终点,经由细碎且仿佛无关紧要的痕迹与动作的无限叠加和累积,让不可名状的意义缓慢生效。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在《爱的多重奏》中宣布“爱是最小单位的共产主义”,或许对朱小禾来说,线,即是最小单位的艺术语言。

 

运作

 

耐人寻味的是,在朱小禾的自述与理论写作中,“运作”往往代替“创作”作为描述他个人艺术实践的字眼。强调运行而非创造的内在倾向,或许能从他深厚的工艺背景找到渊源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朱小禾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四川美术学院漆器专业学习。在油画系开展写生训练,强调生活体验,重视感受与再现之时,朱小禾所接触与被传授的恰恰是制胎、采漆、髹漆、描绘、剔刻、推光等一系列严谨的漆器工艺。彼时年纪尚轻的朱小禾还未来得及张扬自我,便已先习得了克己与等待:将所谓的自由个体意志隐匿于传承千年的漆艺媒介,耐心打磨动辄以年月来计的时间器物。由此,朱小禾遵循的艺术运作不依赖于乍现的灵光、澎湃的激情,抑或是跌宕传奇的人生经历。他更相信媒介的语言与时间的力量,情愿将艺术世界里时常被大写的“我”拆解成单一的笔划。

 

分裂

 

朱小禾的线条无疑服膺于他为自身制定的某种潜在规则。如同他所建立的极其规律的作息,有限的创作空间与生活半径,朱小禾天然地信任着限制所孕育的巨大可能性。他的线条并非漫无目的地野蛮生长,而是如同漆器工艺一般遵从着临摹、拆分、繁殖、重组的内在秩序。朱小禾主动且有意识地着眼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图示,收集大量有关《西厢记》、《列女传》的版画,以及包括《岳传》、《封神榜》在内的连环画,不仅在于这是他自小唾手可得的图像资源,更是由于画面里对于亭台楼阁、才子佳人、神兵天将的勾画与描绘深受传统框架与法度的制约。如同格律之于诗人,节奏之于乐手,朱小禾享受着“戴着镣铐跳舞”的矛盾性,不断与已知博弈,在延续中制造分裂,最终得以实现规则与自由,约束与创造之间的辩证统一。

 

单义

 

“艺术的主体不是艺术家。艺术的主体存在就是艺术作品,此外无它。”对于巴迪欧看待艺术本质的哲学观,想必朱小禾深以为然。长久以来,他在创作中践行剔除浪漫主义经验,摒弃对于现实世界的再现,如同一个安静的叛逆者。孑然一身的线条不构成任何符号,由此脱离了历史的叙述与人文的释义。朱小禾让单义的艺术成为一种纯粹的信仰,坚持回归线与生命的本质,让其成为具有无限潜能的一。

 

 

公众号名称:HIVEART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