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
管玉、孔千、李维伊、蒲英玮、王顷、夏乔伊、张季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欣然宣布,将于2023年6月25日于“蜂巢|北京”主展厅推出由管玉、孔千、李维伊、蒲英玮、王顷、夏乔伊、张季等七位艺术家共同参展的群展“造与势”,以此样本的形式呈现当代艺术探索中纷繁复杂、样态各异的创作方式与方法。以“造与势”为主题,本次展览将通过“创造&姿势”、“思维&行动”、“链接&传达”三个层面与层次来探讨艺术家的“创造”行为。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7月25日。
创造&姿势
犹太哲学家维兰·傅拉瑟在他所撰的《姿势》中选取了16个人类基本姿势,并对其逐一进行了现象学描述。在这抽丝剥茧、结构精炼的“姿势”之书中,傅拉瑟编织了一个看似松散却不乏严谨的姿势谱系。从“写作”、“绘画”、“摄影”,到“种植”、“剃须”、“抽烟”, 傅拉瑟异常丝滑且自如地穿梭于日常的生活活动与特定的创作行为之间。此次展览正是对“创造的姿势”的借题发挥。艺术史中从来不乏对于“姿势”的研究。绘画与雕塑中的形象在神话、宗教、世俗的多重背景下常常因其特定的姿势而意味深长。更加令人在意的恰恰是鲜少被提及与囊括的,有关创作者的“姿势”。“创造的姿势”由此成为了此次展览的核心命题。
思维&行动
一件作品的开始与完成总是有迹可循的。空无的载体随着时间承接创造的动作,直至满载而告一段落。创造行为本身的起止就难以衡量与定义了。真正的创造似乎远早于作品创作行动的伊始,也并不一定随创作动作的完成而终止。创造的姿势更接近一种不间断、无止尽的自我分析运动,不断检测并重塑其自身的意义。傅拉瑟指出,没有付诸行动的思考只是一种虚拟,在做出姿势之前不存在真正的思考,思考唯有通过姿势实现。因此有创造性的想法并不意味着有创造力。同样,用已有的思维面对熟悉的材料在他看来是对定型(stereotype)的重复,只有以全新的想法处理陌生素材才是对原型(prototype)的构建。创造的姿势意味着一场漫长的博弈,注定发生在过去的、已知的自我与未来的、未知的自我之间。
链接&传达
创造的真正意义所在是建立一种关系,而姿势恰恰触及了创造的本质,牵引着创作者直面自我、事物与他者。展览意图展现的正是一种创作的结构,是思维的不断折返与行动的不断叠加。所展示的作品、素材、痕迹等等,并非是未及加工与组织的原始面貌,它们经由创作者的双手以或松弛、或缜密的姿势串联,无形间区分并表述了各不相同的创作主体。最终这些创造的姿势贯穿了展览的各个角落,并无限向尚未开启的未来时态延伸。此次展览的意义无非是以空间为媒,去捕捉、记录、以及回应创作行为的本体。在这里,空间所扮演的角色与承载作品的画布、相纸、屏幕等等一般无异。整个展览正是用空间去书写和传达每个创作者正在进行的自我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