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展位 W23

 

尊贵藏家预览

COLLECTORS PREVIEW

11/10 14:00 – 20:00

11/11 13:00 – 20:00

(19:00停止入场 仅限邀请)

 

公众日

PUBLIC DAYS

11/12-13 11:00 – 18:00

(17:00停止入场)

📍

上海展览中心

Shanghai Exhibition Center

参展艺术家/ Participating Artists

杜京泽/ Du Jingze

段建伟/ Duan Jianwei

方媛/ Fang Yuan

费亦宁/ Fei Yining

龚辰宇/ Gong Chenyu

郝铄/ Hao Sure

皆藤斋/ Kaito Itsuki

伊藤彩/ Aya Ito

李维伊/ Li Weiyi

卢豫/ Lu Yu

裴彦清/ Pei Yanqing

詹姆斯·帕派彤/ James Prapaithong

蒲英玮/ Pu Yingwei

钱佳华/ Qian Jiahua

任佳琳/ Ren Jialin

任小林/ Ren Xiaolin

七户優/ Masaru Shichinohe

王赫/ Wang He

王顷/ Wang Qing

王文婷/ Wang Wenting

王鑫焱/ Wang Xinyan

王一/ Wang Yi

夏乔伊/ Joey Xia

夏禹/ Xia Yu

肖旭/ Xiao Xu

于林汉/ Yu Linhan

张德建/ Zhang Dejian

张季/ Zhang Ji

祝铮鸣/ Zhu Zhengming


部分参展作品预览

 


杜京泽 走心 2022 布面油画 150×150cm

 

 

杜京泽,1995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烟台,在高中时随家人移民爱尔兰都柏林,2017年毕业于爱尔兰国家艺术设计学院(BFA),紧接着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MA)完成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并于2019年毕业。曾受到过RHA Studio Prgramme(2020)驻留项目、NUI Art and Design(2017)奖、NCAD Staff Prize奖等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奖项支持与赞助。杜京泽异常个人而又平和的自由选取他所感兴趣的描绘对象,古典的流行的甚至是合成的人物形象被平等的对待,这背后反应的是艺术家本人对社会或者外界赋予的文化身份与预设的不服从,而更多的是主动的选择、编辑与取舍一些自身更为感兴趣的成分,像是一种自由度极高的新生世界公民心态。

 

 

 

 


段建伟 小孩 2012 布面油画 100×80cm

段建伟,1961年出生于河南许昌,198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段建伟的创作生涯甫一开始便有意选取了中原地域的群体作为绘画的主角,他自九十年代便开始对艺术史中的图像进行图式分析,经过三十多载的历程,他的作品融汇了文艺复兴早期的造型处理,同时有效剥离了宗教性的庄重,内化形成世俗与日常中带有仪式感的古典气息,历久弥新。可以说,段建伟的作品深入刻画了中国民族性的内在根源与美学特征。在段建伟的作品中,艺术家有意无意的置入了一些象征性的元素,对于这些元素长时间的描绘不仅仅是因为从绘画的角度,艺术家需要不断地就造型问题进行内在剖析。同时也暗含着艺术家通过不断回溯过往,回望故土,进而更深刻地走向自身内部世界的一个期盼。

 

 

 

 


方媛 盛宴 02 2022 布面丙烯与喷漆 210×340cm

 

方媛,1996年生于中国深圳,现生活并工于纽约的艺术家。她于2019年获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视觉与批判研究学士学位,并获得罗德家族最高杰出成就奖和多项奖学金。她的作品曾在中国和美国展出。她目前正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攻读并计划于2022年取得纯艺术硕士学位。方媛的绘画实践始于一种对外界环境的自我抽离。成长并生活于高速发展的都市使她持续性地感 到周围环境投射给自己的焦虑与不安,对她而言,变化是一种真实而生动的可触碰的物理经验。 她的创作凝聚了对永恒这一概念的探求,即捕寻处于无尽与所谓尘世之间的幻象。她让不同层次 的空间彼此交融,构建层叠并行着的不可能的空间,凝视着三维空间中模棱两可的形体如何在平 面上渲染,以及那些无形但显然存在并依附于彼此的关系之间的交织。

 

 

 

 


费亦宁 阳光在我手 2022 复合材料,沙子,金属 81×100×11cm

 

费亦宁,2013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7年毕业于纽约帕森斯艺术学院,获硕士(MFA)学位。其创作媒介涵盖动画、影像、雕塑等。通过推想叙事结合荒诞与真实,探索后人类时代背景下可能的另类生存状态。 作品曾展出于意大利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松美术馆、金鹰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即将呈现作品于红星美凯龙艺术中心、Longlati基金会、北京双年展等重要学术展览当中。此外,艺术家曾受任于CEF实验影像中心、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完成美术馆委任作品。费亦宁作品被尤伦斯夫妇、Longlati基金会、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国家 美术馆、X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机构与藏家广泛收藏。

 

 

 

 


龚辰宇 皮格马利翁 2022 布面油画 200×150cm

 

龚辰宇,1988年生于黑龙江省,201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杭州。龚辰宇的创作始终关注在不同权力语境下所造就的不论是人的抑或是神的“偶像”,其创作并非是为众神重新塑像,而是在无论是文本抑或是其他图像中提取一种变形,这种变形并非是在自然形意义上的,更多是诉诸绘画本身。龚辰宇在寻求一种认知的错位与对于细节的特殊模糊,如同一团迷雾,只能看到提示却无法深入其中,这是绘画感创造出的壁垒,同时也不断催促着观者将思维转向更广阔的别处。

 

 

 

 


郝铄 战争 2022 布面油画 145×114cm

 

郝铄,1991年生于中国,现于巴黎生活和工作。她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进修于索邦大学于斯特拉斯堡的Haute École des Arts du Rhin的插画工作室。郝铄的作品呈现了处于蜕变中的身体,是关于人类和非人类之间的动荡关系。在西方和东方不同的文化语境之间,她重新阐释符号的意义,以开放的心态将米开朗基罗的浮雕和亚洲的玉石雕刻品、基督教殉道者和希腊神话中的人物联系起来。同时,她使用不同媒材的柔和色彩逐渐过渡其代表性的生物相互纠缠的场景并产生特异的张力。其中,以一种平静冷淡的方式展示的女性身体所遭受的暴力,是一种对暴力行为的直面和抵抗。她的绘画在这种多重影响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滋养,从西方图腾学中脱胎,在神话的传统表现形态中新迈出了个人化独特的一步。

 

 

 

 


皆藤斋 Tools are Validated 2022 布面油 130×97cm

 

皆藤斋(KAITO Itsuki),1993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札幌,2019年毕业于京都市立艺术大学(KCUA)MFA绘画系。目前生活工作于东京。皆藤斋的创作基于艺术家对神话传说,比较宗教等古老叙事的兴趣,结合化学,动物学等现代技术的思考,并以长于亚文化背景的个人经验,重新建构的审美影响来自互联网、视频游戏或漫画中流动的匿名图像。皆藤斋试图描绘人类性格以及阐明人类心理状态的、想象中的生物,利用神话的隐喻将其与社会发生关系并重新理解世界。

 

 

 

 


伊藤彩 Carrot dance 2022 布面油画 227.3×162cm

 

伊藤彩(Aya Ito ),1987 年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2011年毕业于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油画系。现生活工作于爱尔兰都柏林。伊藤的工作始于室内透视画的制作,其中包括绘画和素描、陶瓷雕塑、物品、织物和家具物品。因此,她采用了 “照片绘画 “的方法,通过自己进入这些透视画的世界来创作绘画,并进一步拍摄无数的照片来检查和探索其各种视觉效果。

 

 

 

 


李维伊 罪恶感DP-1570.019 2021 高清喷绘与镜面不锈钢 100×67cm

 

李维伊,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同济大学和耶鲁大学,并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完成了设计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不同于很多艺术家以加密式的方式进行表达,将他们捕捉到的现象或思考视觉化地包裹在层层语法和艺术语言当中,李维伊通常采用解密式的祛魅的方式,她更倾向于一站式的明确表达,但是仔细观察她的思维路径时不难发现,李维伊的表达当中其实经常将各个文化领域平行,充分平衡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艺术史从来没有被独立的看待,因此她的作品虽然看似直接了当,但是却能挑起认知和审美之间的感性冲突,责疑和重建已有的感性联系,激发出一种不常见的审美观看体验。

 

 

 


卢豫 春辰 2022 布面油画 130×130cm

 

卢豫,1996年生于陕西铜川,201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在读。在卢豫看来,绘画是在混乱中找到秩序的过程,把躁动的想象力慢慢按压下去,让形象回到该去的地方,想象力肆动带来的热量燃烧冷却后留下来的雕刻般的形象具有永恒的品质和田园梦幻感。艺术家像一个拿着镜头的入梦者,进入这个安逸,静谧,同时似乎潜伏着涌动的危险的空间,把镜头在其中随意搁置,等待愿意入镜的生物出现。

 

 

 

 


裴彦清 暮色 2022 布面油画、丙烯 99.5×83cm

 

裴彦清,1991年出生于广东佛山,于2014年与2017年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人物专业分别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并于2021年获得美国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裴彦清的作品曾在杭州、南京、敦刻尔克和纽约展出。裴彦清的绘画创作是对人和其周遭环境之间某种混沌而亲密的共生关系的探讨。在冥想般的场景中,事物间的关系不断变化,在交缠中相互依存。她的另一系列绘画作品是对象形和表意汉字及其在文本中衍生出的抽象空间的想象和意象化表达,在线条的变化和延绵中构建出新的图景。

 

 

 

 


詹姆斯·帕派彤 直到黎明 2021 布面油画 150×200cm

 

詹姆斯·帕派彤(James Prapaithong),1996年生于泰国曼谷,在伦敦和曼谷之间生活和工作。他于2019年在温布尔登艺术学院获得绘画学士学位,目前正在皇家艺术学院攻读绘画硕士学位。帕派彤通过他的电影感的画作探索记忆、孤独和渴望,这些画作故意使用屏幕的纵横比,并且是无人之境。类似于熟悉而又遥远的地方的特写镜头,使用高色彩饱和度和对光线的特别关注,朦胧、梦幻般的风景成为传达回忆的不确定性、记忆的构建和连接与疏远之间的空间的载体。自然界常见的浪漫元素,如水、月亮和星星,成为帕派彤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被用作探索画面中光线的审美手段,也被用作怀旧、渴望和分享经验的视觉隐喻。

 

 

 

 


蒲英玮 紫金刚:红与蓝的太空纠缠 2022 布面油画、亚克力、纸本喷绘、邮票、喷漆、油漆笔、丝网印刷、油画棒 200×180cm

 

蒲英玮,1989年出生,现工作、生活于中国北京。201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法国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获得评委会最高嘉奖。蒲英玮的工作被定义为一种具有强烈乌托邦热情的观念艺术实践。艺术家将其在公共领域中所践行的多重媒介与身份叙事理解为一次全面的动员。以个人史作为一个绝对的出发点,通过展览、写作、设计、讲演、教学等不同形式的工作,艺术家试图生产一种跨越了种族、国家、伦理等宏大命题的“元政治”。这种政治与我们所经历的现实同样复杂并充满悖论。

 

 

 

 


钱佳华 贝壳 2021 布面丙烯 120×90cm

 

钱佳华,1987年生于上海,201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钱佳华的创作发轫于对于包豪斯设计和建筑美学的关注,其创作的内核则充满了非常个人化的情景体验。艺术家常常将对于周身事物的关注和感受转化为平面的视觉语言,进行一种非常利落化的处理。钱佳华最早的创作颇有一种定格意味的戏剧感;而后那种自然的、带有乌托邦气息的浪漫叙事以一种画面线条与颜色之间的呼吸感进行呈现;近来的创作凸显了艺术家对于城市生活经验的关注。钱佳华的创作填补了带有东方本土属性的抽象系统,也正是如此,钱佳华的创作并非立足于西方的抽象脉线,而是与其他当代绘画风格的艺术家一道,构筑起艺术创作者更为关注的,也即社会形态变异下,对于个人感受的内在强调。

 

 

 

 


任佳琳 沙漠幻境 2022 布面油画 165×117cm

 

任佳琳,出生于1993,现生活及工作于温哥华。2016年获得芝加哥艺术学院纯艺术学士学位,2022年夏获得芝加哥艺术学院纯艺术硕士学位。任佳琳的绘画作品旨在揭示熟悉与陌生之间、寻常与幻想间、写实与抽象间的复杂情绪,这些对立与分裂唤起了她对自我怀疑和自信的相互联系。画作通过夸大平凡和易被忽视的事物,将这些对立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利用植物描绘出熟悉感和想象空间。与此同时,对空间的有限描述和寻常物体的扭曲尺度,质疑了传统时间和空间的真实性。

 

 

 

 


任小林 绘画 2022 布面油画,手工纸拼贴 70×80cm

 

任小林,1963年出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1991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任小林的作品总像是夹杂着原始的泛灵论色彩,与物、象、言相结合,始终在感性形象中运动,并伴随着主体情感的体验和自由抒发,作品至始至终保持鬼魅灵动的气息。任小林用个人化的绘画的方式在画面中植入了时间概念,使得“固有的类型”即使是有明显的宗教气质,依旧保持着一种阐释上的绝对多意性与开放姿态,将宗教形态中过于明确的所指模糊化,不被形式本身所要挟。

 

 

 

 


七戶優 记录一切的女孩 2011 布面油画 100×80cm

 

七户優(Masaru Shichinohe),1959年生于日本青森县。1981年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型系建筑科。在从事建筑工作三年后,转而专业从事艺术创作。晋身画家初期,虽然日本的艺术市场仍均偏重“超扁平”及日本动漫风格,但七户優依然故我,集中钻研现实主义画风,并逐渐蜕变成为超现实主义。在七户優的世界里气压趋近于零。他画面里的少男少女、玻璃眼兔子、机械摆设、天体、飞艇以及永远停留在12点的时钟无不渗透着触之可及的沉默。连撞球的运动轨迹都被表现为停留在不同时间点的半空,令人联想意大利未来主义艺术家的多重曝光摄影实验,它们在七户優创造的静谧空间中掀起波澜。

 

 

 

 


王赫 窗中景——千里江山cafe
2022 绢本设色 45×40cm, 45×60cm

 

王赫,1983年出生,2008年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便进入故宫博物馆从事古书画复制工作,他在十年如一日的美学素养积累中唤醒了他进行个人创作的热望。一目了然的是,他在以中国古代书画铺就的基底中植入了颇多中国传统之外的视觉元素与更加当代的镜头语言。这并非简单的穿越与拼贴,甚至不仅仅是以当代滤镜看古画世界,抑或是以古代滤镜看当代生活。无论是漫画、电影、西方艺术史还是中国传统书画都具备自己独一无二的语法,要打破这其中的壁垒又不至滑向一种无章法可言的杂烩,需要创作者对各种色彩系统与形式语言的触类旁通。王赫恰恰在他的个人创作中,不断发掘出不同文化土壤内在气息上的暗合之处,真正做到与赋型于传统书画中的古人和互联网世界中的今人一起把臂同游,谈古论今。

 

 

 

 


王顷 穹顶之二 2022 纸本综合材料 218×234cm

 

王顷,1968年出生于河南,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王顷擅长于用极致的繁杂来掩盖内心的不安,创作亦是他心迹的即时书写。纸对他而言是一种更为贴合自身的媒介,与他早年在书堆里长大的记忆以及庞杂的阅读经验相关,已然成为了他的影子与分身。王顷的作品是可以用来阅读的,具有铺天盖地般的戏剧氛围。现实中的王顷是一个受文字启发的视觉工作者。他的幻想与梦魇,那些看不清的城市,模糊的面孔与形象在他的作品中逐渐毫厘必现,巨作靡遗的图像寓言,抑或充满文学意味的过于喧嚣的孤独。事实上,他也正如同博胡米尔·赫拉巴尔(Bohumil Hrabal)笔下嗜书如命的汉嘉,直面个人的孤独,用无尽的细节去堆砌历史中的非正常现象。

 

 

 

 


王文婷 红洞 2022 布面油画 200×160cm

 

王文婷,1985年出生于河南偃师。201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王文婷的出生地隶属于洛阳,搭乘工业化发展的快车,其重工业基使80年代末期王文婷的父辈从种植业转为私营工厂主。同一时期在其父辈工厂周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以不同材质金属为基底的铸造集群。王文婷生长于这样一个由工业和物质构成的社区中,铸造工厂中的成长记忆如同火种撒播在她的内心,深刻塑造了她理解万事万物的方式。夹杂着对自我社会身份的犹疑,她将对物质命运的思考为起点,展开了创作计划。在第一阶段,木料、覆膜砂、石蜡,这些铸造过程中的消逝物,与消逝过程所携带的神秘性,形成一组螺旋关系。基于此逻辑下的作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面貌, 一是对于生产逻辑下本应消逝物质的再现,二是对于物质命运的图像思考。

 

 

 

 


王鑫焱 被夜晚点亮 2022 布面油画 200×200cm

 

王鑫焱,199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与硕士学位,曾进修于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新媒体专业和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王鑫焱关注更加内在的、细微的情感的表达,⼈与智能AI最⼤的不同就是情感⼼理上的微妙与千变万化,很难将其格式化。王鑫焱试图将抽象化的感觉、情绪通过多维的⽅式表达出来,并能引起共鸣,或取得互动。 通过写生积累大量的形后,她试图不再被物像影响,以一种更哲学化的方式将潜意识中的记忆和想象碎⽚层层堆叠,画⾯所传达出来的⽓息、感觉、温度,画笔对画布的摩擦痕迹,颜料的深浅⼲涩,令艺术家着迷。

 

 

 

 


王一 单元 2022-10 2022布面丙烯 120×120cm

 

王一,1991年生于上海,在2013年和2016年分别获得了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他的创作围绕着对社会现象和自然元素的抽象化表达,试图回溯缓慢精湛的古典绘画方式来创造属于当下的视觉语言,并在多样的实践中探讨形式、材料和观念的转换。通过被赋予了象征性的各种结构、形状、颜色、材质作为媒介,讨论中国的社会形态、城市发展与历史自然之间的关系。

 

 

 

 


夏乔伊 生物化与军毯 2022 缝合画布、海绵、羊毛毯、丙烯、喷漆 175×125cm

 

夏乔伊,1992年出生于中国杭州,2016年获得芝加哥艺术学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IL)艺术学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上海。他的个展包括: 旧事如新(2021),并入围第八届华宇青年奖(2020)。夏乔伊的作品涉及在震荡的全球化的背景下个体身份、当代文化和艺术史的有关问题。他的实践是通过精神分析式的方法探索文化符号的过渡和变异。乔伊的创作通过材料、肌理和形式的复合而成,他认为材料之间的张力与共振是情绪和身体的一种言说。在他最近的作品中,他通过缝合不同时代和类型的图像与材料,考察内部冲动对自我的建构和主流价值的投射。

 

 

 

 


夏禹 在空间站 2022 木板坦培拉 240×480cm

 

夏禹,1981年出生于安徽,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夏禹的坦培拉创作技法与形式的探索并存,那些记忆里的父母爱情,姐弟情深,亲密关系与青年愁滋味,在近年的创作中逐渐蜕变成现在进行时的都市生活图鉴,丰富而熟悉的生活场景让人代入感十足。画中人不断游走在居所与公司,城市与自然之间,在家务与工作,发呆与娱乐当中无缝衔接,在一次次生活空间的转场间歇切换不同的身份与角色。现代人的选择看似多样,却似乎再难拥有古人的避世之所和一片精神的自留地。夏禹的绘画恰恰展现了标准生活的破绽,正视生活中总会出现的无聊瞬间,却也自有平凡真实的可爱之处。

 

 

 

 


肖旭 月满 2018 纸本水墨 84×59.5cm

 

肖旭,1983年生于重庆。2007年获四川美术学院学士学位。2010年获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肖旭善用水墨,注重画面质感与色彩处理,他意图以中国传统范式为基础,以社会情境与大众心理为灵感,通过中西、古今、叙事、解构、实验等多元的创作方式,书写作为艺术家个体的独特意义。肖旭的主要个展包括:“潺沄:肖旭个展”,方由美术,香港,中国,2018;“瀛洲排演:肖旭个展”,台北市当代艺术馆,台北,中国,2017;“搜神记:肖旭个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3。

 

 

 

 


于林汉 假如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3 2022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200×100cm×2

 

于林汉,1990年生于北京,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2016年就读于德国不莱梅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2017-2018 就读于不莱梅艺术学院大师生。目前工作生活于柏林与北京两地之间,近年来广泛地在德国及欧洲各地举办展览项目。对于于林汉而言,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是互相作为象征与喻体的存在,充满了无处不在的偶然性与遥远的相似性。全球化疫情的发生让本属于他个人化的对内自身健康与对外社会现状的双重不安一跃而升成为某种全体人类的内在共识。尽管如此,公共性的事件与个人化的经历并不会直接成为于林汉创作的题材本身,而是源源不断的化为诱发内在经验的触发点,并由他在画面之上接连不断的引爆、弥散。

 

 

 

 


张德建 无题19-3 2019 布面丙烯 140×160cm

 

张德建,1952年生于天津,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获本科和硕士学位,曾获国家教委公派留学奖学金赴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院学习。张德建的绘画来源于视象(自然)所带来的触动,在将这一瞬间情感转移至画布时他有意地对具体形象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清理与剔除,形象所携带的表层内容被剥离继而走向抽象状态,最终画面残留下几处色块与流动的笔触,同时留存下的还有具有多重意味的视觉形式。尽管多年的绘画实践为张德建提供自然流畅的技术支撑,然而建构起完美的绘画语言形式并非其最高诉求。透过由自然物象提炼出的空间、形体、色彩、黑白、笔意等具体问题的讨论,对周遭万物的本质作出个体回应,最终“超以象外,得其寰中”更符合其个人精神追求。

 

 

 

 


张季 汤花盆栽 2022 布面油画丙烯 220×200cm

 

张季,1993年生于北京,先后于芝加哥艺术学院和马里兰艺术学院完成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张季的绘画是由不稳定的构图、形状奇特的光区和线条,所形成的对人类“身体”(畸变的肢体、裸露的器官、怪异暴露、生殖崇拜、图腾感的躯干)的分离和挤压。艺术家偏爱使用曲线、斜线与垂直线的画面走向而不用横向,笔触、痕迹与线条割裂的画面使得其笔下的身体乃至整个绘画世界显得极其不稳定。此外,由于对于“身体”有着超验的理解,他极具个人性的描述很难被包括笔者在内的其他任何人传达,但是可以简单而笼统地概括为身体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公共媒介,其构造本身的社交属性被现代文明包裹后变得不显著,而绘画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打开这一切,让一些与身体有关的却不可言说的隐秘可以公之于众。

 

 

 

 


祝铮鸣 独乐 2022 绢本设色 115×198cm

 

祝铮鸣,1979年生于浙江,2001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4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虽然祝铮鸣的作品是单幅绘画,但如果将她的作品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显然有一个隐形的“时间”线索。她件件作品,意味着复合、叠韵、轮回,归结为世代时间的继替,就是“前后接笋,秉承转换,开合正变”(翁方纲)。形象的驻留是暂时的,绘画的魅惑却是永远的。她画中人物的行为、服装、道具和依恃物,混合着诗、神话、瑜伽、炼金术和记忆。这些均是带有原型记号的象征元素,她做得简洁朴素,看起来又离奇诡异,似乎体贴地证明了祝铮鸣的绘画,自带生生不息的经学流量,最终化境为一种文本的肉身。

 

 

 


上海展讯|Longlati基金会

即将开幕 | UPCOMING

 


上海展讯|四方当代美术馆

即将开幕 | UPCOMING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正在展出 | ON VIEW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总部位于北京市798艺术区内,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拥有五个标准展厅,是中国最具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机构之一。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机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旨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实现跨文化、超视域的多元话语交互,希望以优质的展览及艺术顾问服务构建中国最专业、权威的当代艺术机构,促进艺术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was founded by XIA Jifeng and stated to operate as a gallery in 2013. Located in the renowned 798 Art Zone in Beijing, the gallery owns five exhibition spaces in a 4000m² building. By representing outstanding artists and providing high quality artconsultant service,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is committed to building itself as one of the most professional contemporary art galleries in China.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E06 798 Art Zone, 100015, Beijing, China

Tel. 北京 Beijing +86 010 59789530 / 59789531

官方微信:蜂巢艺术 (ID: HIVEART2013)

官方微博:@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Instagram: @hivecontemporaryart

Facebook: @hiveartcenter

info@hiveart.cn www.hiveart.cn

Please scan the QR code to follow us on WeChat :HIVEART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