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梦(情人)
蒲英玮

2021. 布面油画, 水彩, 透明水色, 纸本拼贴, 邮票, 报纸. 150×180cm.

蒲英玮:晦涩历险——思辨波普与泛中主义 
展期:2021.3.20 – 2021.5.10
“蒲英玮:晦涩历险——思辨波普与泛中主义”是SSSSTART研究中心“艺术家谱系研究”展览项目第七回。本次展览可以被理解为是艺术家蒲英玮的一篇绘画论文或一份视觉宣言。蒲英玮从星美术馆有关当代艺术的历史性收藏中选取了9件作品,并创作了一系列与之一一对应的全新绘画,试图以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身份对星美术馆相关的中国当代艺术史脉络做的一个在地性回应。艺术家以个人化的方式重访并重组了中国早期当代艺术家作品中的指涉关系,令这些已被视为视觉经典的符号与图像可与当下产生新的关联。

三 个 词 汇:关 于 展 览

蒲英玮

思辨波普

将会是一个新的、或者早已存在却未被归纳的视觉语言。主要用来描述 具有思辨性、反身性、并具有批判现实主义意味的绘画作品。它们挪用 了意识形态宣传的话语强度,并用来描述一个具有同样强度的社会现 实。思辨波普也被视为是对政治波普的回应与延续。一方面它强调我们 今天依旧未走出的意识形态(政治)与经济(波普)双重角力的中国现场

,另一方面在绘画图像与符号(新的拜物)的运用上强调视觉的复杂性 与多重性,这种复杂性与今日政治经济的混沌互渗相匹配,它具有新自 由主义、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等等多个名字。在这个意义上,正如黄 专所言,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被很大程度上误读了(1),宣传画图像 与西方消费品牌符号的并置不是(或不仅仅是)当时艺术家站在后冷战 格局之下对文革历史的回溯:《大批判》系列不属于60或70年代;而它 甚至也不属于它所诞生的80与90年代,因为真正的消费拜物教在彼时 的中国尚未完全到来。那么,如果结合弥漫在王广义创作系统中的神学 面向来看,《大批判》系列所并置的其实是他所提到的两种康德意义上“ 自 在 之 物 ”:“ 我 们 无 法 理 解 , 但 可 以 去 崇 拜 的 事 物 ”( 2 ), 在 《 大 批 判 》 系 列的语境里即政治权力与资本经济,这两者在今日的中国大获全胜,也 就是说,《大批判》中呈现的双重神圣直至今日才完全到来;在这个层面 上,诞生于上个世纪的《大批判》是当时为今天提供的一份视觉预言。但 是,这注定是一场“风格的赌注”,文革宣传画图像耗尽了其意义潜能, 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提前放缓了脚步。

 

泛中主义

将会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被主流意识形态与独立思想所双重否定的思想 实验。它旨在描述一种带有强烈主体性构建意图的国际政治策略。泛中主 义伴随着崛起与繁荣、扩张与干预,无论沉醉与否,它都成为了今日世界 某份无法否认的既成事实。而泛中主义的艺术实践,告别了简单的道德主 义层面的对立与批判,试图成为表达事物状态本身的一种写实主义。同时

,泛中主义也暗含了其强烈的修正转译系统,而当代中国社会的主体性的 生成便与此强烈的向心力息息相关:不论是一部华强北的山寨手机,还是 一个具有他人影子的应用软件,或者是一套指导社会的思想体系;中国都 能以自己的方式与之匹配并在某种意义上完善其功能。正如在展览《远西 》(Far West)中,班汉斯·碧勒(Ursula Panhans-Bühler)笔下的吴山专 一样:“围绕着空洞中心的是一种暴力的狂妄,通过红色幽默国际,它从四 面 八 方 以 不 断 更 新 的 物 质 自 外 围 控 制 着 这 个 中 心 。 ”( 3 ) 在 这 个 层 面 上 , 思 辨波普与泛中主义相辅相成,构成由外而内,而后由内而外地对当下主导 力量的完整思考。

 

晦涩历险

无论是“思辨波普”还是“泛中主义”,都强调卷入其所质疑的对象本身, 在参与“自我改造”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本身的内在观看和理解,并时 刻留意自身的腐败与变节,这将会是一场尚未明晰的,关于艺术与立场 的历险。试图用“成为”的方式来思考其所批判对象的复杂属性,这其中 也伴随着成为具有争议的复杂性本身。

(1)《视觉政治学:另一个王广义》,黄专 主编,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

(2)《走进当代艺术家:郑胜天的五十一次访谈》,郑胜天,典藏艺术家庭出版社,2014

(3)《远西—卡彼·不莱梅 许江 单凡 吴山专 四位在中德之间的艺术家》,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公众号名称:HIVEART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