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宿何方
孔千

2014. 布面油画. 200×186cm.

与老马同行
孔千

2013. 布面油画. 200×200cm.

寄居蟹
孔千

2012. 布面油画. 200×186cm.

火烧望海楼
孔千

2009. 布面油画. 216×162cm.

十梦寒食帖
孔千

2008. 布面油画. 155×193cm.

吾曰
孔千

2008. 布面油画. 193×155cm.

小鸟球
孔千

2008. 布面油画. 193×155cm.

穿蝗虫衣的人
孔千

2007. 布面油画. 200×150cm.

送葬的人群
孔千

2006. 布面油画. 100×120cm.

赶龙图
孔千

2006. 布面油画. 186×150cm.

和平号
孔千

2005. 布面油画. 150×180cm.

晃刀的人
孔千

2004. 布面油画. 90×110cm.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2016年4月27日将举办“不合时宜:孔千绘画三十年(1983-2016)”大型回顾展。此次展览由夏季风担纲策划,展期持续至5月28日。

孔千1956年出生于天津,祖籍山东。198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壁画系,随后分配到天津大学建筑分校建筑系任教。1986年调回母校油画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于1998 年赴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做访问学者,进行中欧之间的艺术交流。早在美院学习期间,孔千便开始漆画创作,深受“杨柳青年画”风格影响;1983年转为架上油画创作。他的素描也另辟蹊径,自成一体,1998年出版的《孔千素描》,被众多艺术学子奉为临摹典范之一。

本次展览从1983年作为起始回溯孔千三十余年来的创作历程,展示100余件油画和素描作品,同时辅以手稿、视频等文献资料,全面呈现艺术家隐秘而鲜为人知的创作之路。除了对他的艺术线索进行系统性的学术梳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试图探索他的艺术创作路径及其美学成因。

尽管孔千艺术创作的起始与“85新潮美术”运动几近同步,但他一直游离于挟裹着喧嚣与狂欢的当代艺术的场域之外。或许并非出自他个人本意,但事实上,三十多年来陪伴左右的惟有沉默与孤独。他的创作既不属于我们所熟知的当代艺术主流的样式,又与正统的学院派风格保持着距离。孔千的“不合时宜”,反而让他更执著地回到个人的生存经验中,回到个人与世界的对话中,也回到了绘画语言的锤炼与融合中,从而拥有了一种对创作困境及其不可能性的超然态度和力量。

正如作家威廉•福克纳迷恋于“邮票般大小的故乡”,虚构出一个庞杂而丰富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孔千的绝大多数创作也都与他“方圆七公里”的出生地天津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同时也是跟西方最早发生文化碰撞的城市,天津见证和参与了近现代史上荣辱并存的进程:闭关锁国、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帝制复辟、共和新政……近百年来发生的这些历史事件,造就了天津文化杂糅而怪异的一面,同时也成为了艺术家思考以及创作的线索。

在孔千的创作中,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历史的延续与断裂,普世性价值观的建立与坍塌,道德信仰的沦落与丧失,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焦虑与困惑等等,无不成为他关注、思考和探讨的主题。他的作品让我们觉察到了当代艺术创作当中罕见的“历史的意识”,也感受到艺术家明确了自己在时间中的地位以及和当代的关系。与其说孔千在构建一个在现实中仅仅残存模糊影子的“天津城”,不如说他通过这座历经沧桑的城市,试图以绘画的方式重新认知和反思波谲云诡的中国近现代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看到,评价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家优秀与否,并不是他的创作多么像西方艺术,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只有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份以及文化属性有了清醒的认知,背负着传统的美学经验朝着自己的现实语境进发,他创作出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对以往作品的回答,每个作品都包含着艺术领域以往的全部经验,你才会发现这个艺术家的力量和雄心是多么可怕与伟大。

孔千或许就是具备这样属性的一个艺术家,孤独而丰盈,沉默而坚定,“不合时宜”是他的姿态,恐怕也是真正艺术家惟一的姿态。

公众号名称:HIVEART2013